二○二三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表揚優秀教學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今日(九月二十七日)舉行二○二三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頒獎典禮,表揚教資會資助大學學者的優秀教學表現和成就,以及他們在校園內外展現的領導才幹和對提升教與學質素所作的學術貢獻。
教學獎遴選委員會經過嚴謹的遴選過程,從約二十組出色的提名中挑選以下三組為得獎者:
一般教學人員組別
-----------------------------
David Lorin Bishop(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教學副教授)
新晉教學人員組別
----------------------------
徐力恆教授(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協作團隊組別
--------------
香港理工大學的「在家國際化」團隊,由陳胡安琪教授(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代理學院主任及教授)領導,成員包括王鈞正博士(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黎錦雄(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實務副教授)、鍾佩雯博士(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實務助理教授)和梁月蘭博士(醫療及社會科學院護理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得獎者的讚辭載於附件。
教資會主席雷添良就各得獎、入圍決賽和獲提名的教學人員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恭賀,並感謝各教資會資助大學對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支持。他說:「本年度的得獎者充分展現對『宗旨導向』教學的堅定支持和熱誠,體現立德樹人、薪火相傳的信念。」
他續說:「教資會深信教與學乃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至關重要。我們會繼續致力與大學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最佳的學習體驗。」
教資會委員兼二○二三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遴選委員會主席蔡永忠說:「我們對得獎者致力推動卓越教學的熱忱印象深刻。David Lorin Bishop的跨學科體驗式學習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現實問題的複雜性。徐力恆教授在歷史教育中運用創新數碼學習方式,讓學生利用科技加深對歷史的理解,透過反思成為研究者。『在家國際化』團隊超越了傳統的臨床實踐,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環球素養。」
出席頒獎典禮的嘉賓包括教資會委員、教資會資助大學的校董會主席和管理層,以及獲提名的教學人員。
教資會亦製作了一系列短片,展示二○二三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獎者的教學理念,推廣優良的教學方法。各得獎者短片、遴選準則及遴選委員會成員名單,以及其他入圍決賽的教學人員名單載於教資會網頁www.ugc.edu.hk/big5/ugc/activity/ugc_teaching_award/result.html
附件
二○二三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獎贊辭
香港大學(港大)David Lorin Bishop
David Lorin Bishop在他的學術生涯中展現超卓的教學和創新能力,對培育學生充滿熱忱。他的教學風格別樹一幟,將求知慾、幹勁和熱誠融為一體,致力為學生創造饒富趣味而豐盛的學習機會。他熱衷於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和作出決策,促使他開發多項跨學科的體驗式學習課程,讓學生有機會運用知識解決現實世界中錯綜複雜的商業和法律問題。Bishop先生能深入淺出地傳達複雜的概念,並且不斷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教授學生從獨特的角度分析課題。
Bishop先生不但在教學上值得同儕仿效,亦是行內領袖,竭誠盡心服務社會。由他個人或與他人共同創立的多個本地和國際慈善基金和社會企業,屢獲殊榮,當中多個組織至今仍然活躍,持續支援港大學生的學習。其中一個最佳例子「再皂福」是Bishop先生在二○一二 年創辦的第一間社會企業,與他的學生共同經營,旨在推動環境保護、社區自強和改善健康衞生,服務範圍已擴展至東南亞各地。Bishop先生設計的體驗式學習課程非常成功,為學生提供支援框架,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領導才能,以期在複雜的世界承擔社會責任。作為商業和法律教育的倡導者,Bishop先生熱誠投入創新教學,栽培學生在課堂內外取得傑出成就,堪作同事和學生的楷模。
香港城市大學徐力恆教授
徐力恆教授是一名傑出教育工作者,他在歷史教育領域所開創的嶄新數碼學習方式,備受教育界認可。在疫情衝擊下,他憑着數碼人文專業知識克服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在課堂上,他着重把原始歷史資料融入綜合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了解歷史議題,並把有關議題聯繫到自身生活脈絡。他擅於利用先進數碼工具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繫,創造充滿動感的互動體驗。徐教授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並結合用於製圖、時間軸、文本注釋及數碼傳記的數據集和工具,促使學生審視各種關於歷史的陳腔濫調、反思固有的分析框架,同時激發以數據為本的辯論,進而重塑學生對歷史的理解,使他們成為具備反思能力的研究者。
作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和學術領袖,徐教授對歷史教育和數碼人文教育貢獻良多,令他獲獎無數,影響遍及大學內外。在教育局的支持下,他帶領同事編訂一套雙語詞彙表,用以向在港非華語學生教授中國歷史。此外,徐教授不斷發展教學資源,以期在人工智能時代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和歷史思辨能力,例如將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如聊天機械人)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人類和機器各自的優勢。
徐教授透過創新方法促進不同社羣對歷史的理解,致力培養下一代具備重要歷史知識之餘,亦着重提升他們的數碼素養和推理能力。徐教授成功展示如何利用科技塑造並活化歷史教育。
香港理工大學(理大) 「在家國際化」團隊
理大「在家國際化」團隊由陳胡安琪教授領導,隊員包括王鈞正博士、黎錦雄、鍾佩雯博士和梁月蘭博士。
團隊竭誠敬業,抱持共同願景,致力為護理專業學生提供優質培訓和學習經驗。團隊早於二○一五年新冠疫情尚未爆發前,已率先引進並採用在家國際化的教學方法。為了讓學生在香港複雜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就護理專業作好準備,團隊與海外院校,包括瑞典和澳洲的大學緊密合作,設計一系列由學生主導的網上小組活動,作為「海外交流」學習經驗的替代方案。這種嶄新教育模式成功超越傳統的臨床實踐,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文化意識和全球勝任力,從而產生深遠影響,協助他們裝備自己,應對護理領域各種不確定性。
近年來,團隊積極與其他學科和全球各地的院校聯繫,共同合作以擴大影響範圍。團隊成員積極參與研討會及發表會議簡報和刊物,藉以分享新知識,對護理領域作出卓越貢獻。